您的位置: 首页 机关建设
只见公仆不见官
【信息来源:【信息时间:2022-11-19 13:31  阅读次数: 】【字号 】【我要打印】【关闭

1946年12月,朱德在他60岁生日时,兴之所至,和董必武原韵赋诗两首,其中一首后来广为传颂,诗中写道:“历年征战未离鞍,赢得边区老少安;耕者有田风俗厚,仁人施政法刑宽;实行民主真行宪,只见公仆不见官;陕北齐声歌解放,丰衣足食万家欢。”其中“只见公仆不见官”表达了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风范,也是延安干部优良作风的真实写照。

在美国记者斯诺的笔下,这些公仆是如此的朴素、如此的奋发向上。财政部长林伯渠,身穿一套褪色的制服,红星帽的帽檐软垂,慈蔼的眼睛上戴着一副眼镜,一只腿架已经断了,用一根绳子系在耳朵上。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,同部下一样仅有两套制服,另有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,伙食也同部下一样。

美国外交官谢伟思如实记录了他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延安精神,“这里也完全没有贴身保镖、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中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。”“衣着和生活都很简朴,除农民外,几乎每个人都穿着同样普通的、用土布缝制的中山装。”

延安时期,毛泽东提出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。1947年,国民党胡宗南部两个兵团进攻延安,党中央机关和部队战略性撤出延安,转战陕北。这个时候,蒋介石专程来到延安,迫不及待地去枣园毛泽东住的窑洞看了看,他很失望:除了一张表面坑坑洼洼的旧榆木书桌,毛泽东的窑洞跟当地农民的窑洞一个样子。就在蒋介石参观的这口窑洞的窗外,毛泽东率先垂范,亲手开辟了一小块菜地,亲手种上了他最爱吃的辣椒。

1941年,爱国华侨陈嘉庚率团回国慰问考察。当时前方吃紧,在山城重庆,蒋介石以山珍海味招待他,据说花了800大洋;而到达延安后,毛泽东请他吃晚饭,桌上只有白菜、咸萝卜干,外加一碗鸡汤。这鸡汤还是邻居老大娘得知毛主席有远客,特地送来的。也许就是那顿饭,让陈嘉庚看到了国共两党的差别,他盛赞延安“其领袖及一般公务员,勤俭诚朴,吃苦耐劳”,由此断定“国民党政府必败,延安共产党必胜”。

大生产运动中,在延安的数万名党政军学各方面人员,都投入大生产的热潮之中。部队、机关、学校根据不同情况,担负不同的生产任务。毛泽东、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带头参加生产劳动,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开荒、种菜。周恩来、任弼时还参加中央直属机关纺线比赛,被评为“纺线能手”。

当年,毛泽东、朱德率部上井冈山后,国民党曾派人对他们进行游说,许诺高官厚禄。毛泽东坚定地回答:“我们指挥红军的都是革命的公仆,我们战斗为的是解放工农。”正因为“只见公仆不见官”,才让人们感到延安是“向着光明的、有希望的、上进的新中国的发祥地”,在延安看到了希望和未来。许多人历经千辛万苦奔赴延安,壮大革命力量,最终赢得了革命胜利。